太古宙陆壳增生的断陷构造盆地模式

被引:2
作者
王仁民 [1 ]
凤永刚 [1 ]
宋复梅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
[2] 首钢地质勘察院
关键词
断陷盆地构造模式; 古陆核; 绿岩带; 太古宙; 华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针对太古宙有无类现代的板块构造这一问题,首先探讨了太古宙的陆核以及绿岩带的形成,认为,在弧后盆地出现之前,太古宙地壳增生与演化的主要样式更可能是非板块的。依据华北五台绿岩带和遵化绿岩带的共同特点:(1)绿岩带都位于不同年龄的两个古陆核的结合部位;(2)绿岩带底部通常都有相当厚的陆源碎屑岩,在不整合面之下可见更老基底,向上可以与火山岩连续沉积;(3)绿岩带通常形成独立完整的复向斜盆地,提出了在古陆核结合部位由断陷盆地进一步发展为太古宙绿岩带的构造模式。认为该模式存在3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即太古宙早期古陆核形成和对接、在古陆核对接处形成断陷盆地以及在地幔柱活动影响下断陷盆地发展成为绿岩带。而这一模式作为太古宙弧后盆地开始发育之前的前板块时期大陆壳增生的主要样式仍有待更多实例的确证。
引用
收藏
页码:415 / 4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华北太古宙从地幔柱体制向板块构造体制的转化 [J].
王仁民 ;
陈珍珍 ;
赖兴运 .
地球科学, 1997, (03) :95-99
[2]   恒山灰色片麻岩和高压麻粒岩包体及其地质意义 [J].
王仁民 ;
陈珍珍 ;
陈飞 .
岩石学报, 1991, (04) :36-4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