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源PM2.5微粒润湿性能

被引:29
作者
颜金培
杨林军
沈湘林
机构
[1] 东南大学洁净煤发电与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燃烧源PM2.5; 润湿剂; 润湿性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M621 [火力发电厂、热电站];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利用W ashburn动态渗透压力法研究了燃煤电厂与垃圾焚烧发电厂PM2.5微粒的润湿性能及其与微粒形态和组分的关系,并考察了添加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JFC、FS-310、Silanol w22)对水润湿燃烧源PM2.5的改善作用.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了微粒的形态和化学组分.结果表明:微粒的形态和组分对润湿性能有较大影响,垃圾焚烧发电厂PM2.5微粒的水润湿性能优于燃煤电厂PM2.5;不同润湿剂改善燃烧源PM2.5微粒润湿性的效果与微粒特性密切相关,SDS,Silanol w22可明显改善燃煤电厂PM2.5微粒的润湿性能,而FS-310,JFC则对垃圾焚烧电厂PM2.5微粒有显著改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蒸汽相变提高燃烧源PM2.5脱除效果及湿法除尘提供重要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760 / 7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PM 10 and PM 2.5 :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Lesley L Sloss;Irene M Smith.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0,
[2]  
表面活性剂作用原理.[M].赵国玺;朱〓瑶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  
物理化学实验.[M].夏海涛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  
化学抑尘.[M].吴超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5]   上海浦东垃圾焚烧发电厂飞灰性质研究 [J].
何品晶 ;
章骅 ;
曹群科 ;
张沛君 .
环境化学, 2004, (01) :38-42
[6]   炭黑粉末润湿性质的研究 [J].
任兰正 ;
王道宏 ;
王日杰 ;
张继炎 .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3, (04) :200-204
[7]   煤燃烧超细颗粒物团聚促进技术的研究进展 [J].
魏凤 ;
张军营 ;
王春梅 ;
郑楚光 .
煤炭转化, 2003, (03) :27-31+63
[8]  
中国PM_(2.5)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的研究.[J].王玮;汤大钢;刘红杰;岳欣;潘志;丁焰.环境科学研究.2000,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