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人文交流思路的转换

被引:33
作者
王晓玲
机构
[1]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社会文化室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周边命运共同体; 人文交流; 思路转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G125 [对外文化交流];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05 ; 0503 ;
摘要
在中国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仅靠经济利益的吸引远远不够,人文交流也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分析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人文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命运共同体"理念,笔者认为中国需要转换人文交流的思路。人文交流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价值理念,即不以政治经济利益为目的,不以传播中国价值观为目的,而是要追求本区域文化的共同繁荣、追求文化共建,践行"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人文交流的主体应该转变:各种民间力量应该走上舞台,政府应该成为引导者和监督者,政府的工作重点应该转向建立人文交流的协调监督机制、建设国际人才库、进行"命运共同体"的普及教育。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国外学者的中国梦研究:意义、问题及启示 [J].
项久雨 .
学习与实践, 2014, (05) :62-71
[2]   中国与周边关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 [J].
张蕴岭 .
人民论坛, 2014, (06) :36-38
[3]   “中国梦”的世界反响及其实现路径初探 [J].
孙佩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4, 30 (01) :30-33
[4]   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梦 [J].
王义桅 ;
韩雪晴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3, (08) :21-39+156
[5]   中韩民间交流的成效与问题 [J].
詹德斌 .
现代国际关系, 2012, (11) :56-63
[6]   韩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基于焦点集团访谈的研究结果 [J].
王晓玲 ;
董向荣 .
当代亚太, 2010, (02) :109-132+108
[7]   转轨时期蒙古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J].
图门其其格 .
当代亚太, 2006, (03) :16-22
[8]  
当代周边国家的中国观[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许利平, 2013
[9]  
亚洲教父[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美) 史塔威尔 (Studwell, 2011
[10]  
中国人心目中的韩国形象[M]. 民族出版社 , 王晓玲,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