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风险的“蝴蝶效应”与审计治理机制——基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研究

被引:25
作者
王家华
蔡则祥
曹源芳
机构
[1]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互联网金融业务; 蝴蝶效应; 审计治理;
D O I
10.16011/j.cnki.jjwt.2017.01.012
中图分类号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F239.4 [各类审计];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具有明显的影子银行属性,结合数理模型分析了其业务风险的"蝴蝶效应"及扩张的一般路径:由奇异吸引子到正反馈机制,通过不断分形迭代最终形成风险爆发;并根据其风险扩张的一般路径提出与公司治理及宏微观审慎监管体系相结合的多层次审计治理机制,包括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系统,在微观审慎监管机制中紧密结合独立审计机构,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充分融入政府审计治理理念与方法等。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金融监管角度的影子银行全面测算和影响研究 [J].
苏昱冰 .
经济问题, 2015, (12) :62-67
[2]   促进影子银行体系有序发展的审计对策研究 [J].
刘西友 ;
张玉竹 .
海南金融, 2014, (12) :62-66
[3]   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 [J].
郑联盛 .
国际经济评论, 2014, (05) :103-118+6
[4]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及其监管策略研究 [J].
洪娟 ;
曹彬 ;
李鑫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4, (09) :42-46
[5]   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传染与审计免疫机制研究 [J].
王家华 ;
蔡则祥 .
经济问题, 2014, (08) :54-58+117
[6]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J].
谢平 ;
邹传伟 .
金融研究, 2012, (12) :11-22
[7]   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及监管 [J].
王达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01) :35-43
[8]   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 [J].
李波 ;
伍戈 .
金融研究, 2011, (12) :77-84
[9]   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及监管改革 [J].
钟伟 ;
谢婷 .
中国金融, 2011, (12) :33-35
[10]  
21世纪金融监管[M]. 中信出版社 , 凯勒曼,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