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产量的地下分布规律是由出笋株数和单株笋重在土壤空间内的分布决定的。对3.92亩毛竹丰产笋用林的研究表明,在土壤空间内,从上至下,出笋株数呈“少——多——少”的Logistic曲线分布,单株笋重呈“小——大——更大”的幂函数分布,竹笋产量与出笋株数一样,也呈Logistic曲线分布。分布规律与出笋时间关系密切,随着出笋时间的推移,出笋株数和产量由浅土层向深土层逐渐增加;各土层出土的竹笋均在出笋盛期个体达到最大,末期次之,初期最小。20—40cm土层深度是竹笋产量的主要分布范围,占总产量的70—80%。为此,笔者提出竹笋培育的三条原则:1)增多株数为主,增大个体为辅;2)浅挖冬笋,深挖春笋;3)盛末之交养竹,初盛末期挖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