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石器时代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11
作者
任式楠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 新石器时代; 聚落与社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1.13 [新石器时代];
学科分类号
060102 ;
摘要
<正> 人类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以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为基础,形成社会组织,过着群居性的生活。在长达200万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远古人类普遍利用自然洞穴而居。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现了在旷野确由人工营造的住所,这是史前社会物质文化的一大进步,标志着在狩猎采集经济条件下非定居性聚落的萌芽。如哈尔滨市阎家岗遗址,发现相邻两处用二三百块动物骨骼有序地垒叠和排列的椭圆形、半圆形围圈遗迹,兽骨多半有人工砸击痕迹,围圈内残存炭屑。这说明旧石器时代晚期猎人在旷野修建了窝棚作为营地。又如临澧县竹马遗址,发现一座方形浅凹坑居住遗迹,坑内有灰烬和炭屑,同时发现一些石制品,表现了人们在此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二十年来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 [J].
杨肇清 .
华夏考古, 1999, (03) :10-18
[2]   郑州西山仰韶时代城址的发掘 [J].
张玉石 ;
赵新平 ;
乔梁 .
文物, 1999, (07) :4-15+97+1
[3]   吴江梅堰龙南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第三、四次发掘简报 [J].
Suzhou Museum Wujiang Cultural Relics Administration .
东南文化, 1999, (03) :14-23
[4]   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发掘简报 [J].
张江凯 .
文物, 1998, (09) :31-45+101
[5]   江西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谈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发掘的主要收获 [J].
彭适凡 .
农业考古, 1998, (01) :389-392
[6]   中国史前城址考察 [J].
任式楠 .
考古, 1998, (01) :1-16
[7]   河南邓州市八里岗遗址1992年的发掘与收获 [J].
樊力 ;
金志伟 .
考古, 1997, (12) :1-7+97
[8]   试论郑州西山仰韶文化晚期古城址的性质 [J].
杨肇清 .
华夏考古, 1997, (01) :55-59+92
[9]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 [J].
杨虎 ;
刘国祥 .
考古, 1997, (01) :1-26+52+97
[10]   湖南澧县梦溪八十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掘简报 [J].
裴安平 ;
尹检顺 .
文物, 1996, (12) :2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