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6 条
我国新石器时代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11
作者:
任式楠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中国;
新石器时代;
聚落与社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1.13 [新石器时代];
学科分类号:
060102 ;
摘要:
<正> 人类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以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为基础,形成社会组织,过着群居性的生活。在长达200万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远古人类普遍利用自然洞穴而居。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现了在旷野确由人工营造的住所,这是史前社会物质文化的一大进步,标志着在狩猎采集经济条件下非定居性聚落的萌芽。如哈尔滨市阎家岗遗址,发现相邻两处用二三百块动物骨骼有序地垒叠和排列的椭圆形、半圆形围圈遗迹,兽骨多半有人工砸击痕迹,围圈内残存炭屑。这说明旧石器时代晚期猎人在旷野修建了窝棚作为营地。又如临澧县竹马遗址,发现一座方形浅凹坑居住遗迹,坑内有灰烬和炭屑,同时发现一些石制品,表现了人们在此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9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