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

被引:47
作者
王小利 [1 ]
郭胜利 [2 ]
马玉红 [3 ]
黄道友 [4 ]
吴金水 [4 ]
机构
[1]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碳; 全氮; 黄土丘陵区;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7.0216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农地、果园、林地和草地0~20cm表层土壤的有机碳(SOC)和全氮(TSN)积累特征.结果表明:该区SOC含量平均值为7·56g·kg-1,TSN平均值为0·71g·kg-1.其中,农地SOC和TSN平均值分别为4·67和0·48g·kg-1,且梯田较低,川坝地较高.与农地相比,果园SOC(4·33g·kg-1)和TSN(0·46g·kg-1)平均值略有降低,草地较高.林地SOC和TSN平均值较农地高117·7%和89·4%.该区SOC和TSN含量的变异系数为69·7%和58·4%,以林地最大(62·8%和54·5%),草地和农地次之,果园最小(18·0%和22·9%).土壤C/N依果园、农地、草地和林地的顺序递增.该区各类土地利用方式下的SOC和TSN都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91).黄土丘陵沟壑区基本农田建设和果园建设对SOC和TSN积累作用不明显;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等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明显促进了SOC和TSN的积累.
引用
收藏
页码:1281 / 128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植被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坡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刘守赞
    郭胜利
    王小利
    薛宝民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4) : 529 - 536
  • [2] 植物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李鸿博
    史锟
    徐德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6) : 1163 - 1168
  • [3] 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有机碳剖面分布及碳储量
    姜勇
    张玉革
    梁文举
    闻大中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3) : 544 - 550
  • [4]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巩杰
    陈利顶
    傅伯杰
    李延梅
    黄志霖
    黄奕龙
    彭鸿嘉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2) : 2292 - 2296
  • [5]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影响
    吴建国
    张小全
    徐德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4) : 593 - 599
  • [6] 半干旱区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植被的关系
    郭胜利
    刘文兆
    史竹叶
    侯喜禄
    李凤民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04) : 40 - 43
  • [7]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养分效应
    王国梁
    刘国彬
    许明祥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2, (01) : 1 - 5
  • [8]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优化调控
    徐勇
    Roy C.Sidle
    [J]. 地理学报, 2001, (06) : 657 - 666
  • [9] 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变更后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模拟
    李忠佩
    王效举
    [J].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4) : 30 - 35
  • [10] Measurements and Modeling of Carbon and Nitrogen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of Southern Wisconsin: Potential for SOC Sequestration during the Next 50 Years[J] . Christopher J. Kucharik,Kristofor R. Brye,John M. Norman,Jonathan A. Foley,Stith T. Gower,Larry G. Bundy.Ecosystems . 200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