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才是主旋律——论格赖斯意义理论背后的哲学关怀

被引:32
作者
冯光武
机构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关键词
格赖斯; 格赖斯意义理论; 理性;
D O I
10.16263/j.cnki.23-1071/h.2006.04.002
中图分类号
H0-05 [语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本文在笔者(2005)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作为西方20世纪哲学“语言转向”(linguisticturn)时期的哲学家之一,格赖斯(Grice)探究语言的意义为的是揭示人的理性本质,这一哲学追求充分体现了哲学的终极关怀是人本身的思想。如果说这一追求在他的首部论文集StudiesintheWayofWords中还只是依稀可见,那么在第二部文集TheConceptionofValue和第三部论文集AspectsofReason中就清晰明朗了。格赖斯(1986)认为哲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关注人的“我思”或理性本质,解释人的态度、行为和心理(如意图)。格赖斯试图从人的理性本质中获得重大的哲学结论,其全部哲学努力都以此为方向。这一哲学追求与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一脉相承,不同的只是格赖斯从分析语言意义、观察语言使用入手。本文全方位展示格赖斯意义理论,尤其是各种非自然意义与人的理性本质之间的联系,指出其意义理论以人的理性本质为基础。理性才是格氏意义理论的主旋律。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112 +1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福柯的权力论与批评性语篇分析 [J].
辛斌 .
外语学刊, 2006, (02) :1-6+112
[2]   系词——人在语句中的存在家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二 [J].
李洪儒 .
外语学刊, 2006, (02) :29-33
[3]   合作必须是原则——兼与钱冠连教授商榷 [J].
冯光武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 (05) :108-113
[4]   感知命题意向谓词 [J].
李红儒 .
外语学刊, 2003, (02) :69-73
[5]  
汉语文化语用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钱冠连著, 1997
[6]   What is said and psychological reality: Grice's project and relevance theorists' criticisms [J].
Saul, JM .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 2002, 25 (03) :347-372
[7]  
Conversational impliciture .2 Bach,K. Mind & Language . 1994
[8]  
Syntax andSemantics 3: Speech Acts .2 Grice,H.P. Academic Press . 1975
[9]  
Brown,P.,Levinson,S.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