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何扬子
韩冰
胡静
原理
陈卓铭
李静铭
彭菊秀
王丽娜
机构
[1]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3]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4]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 广州
[5] 广东 深圳
[6] 广东 广州
[7] 上海
关键词
中风; 针刺疗法; 电针; 留针时间;
D O I
10.13457/j.cnki.jncm.2005.01.028
中图分类号
R246.1 [内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51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病情程度分层随机分为3组,针刺留针时间分别为20、40和60分钟。主要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比较,经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除水平凝视变化外,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平均秩比较,上肢肌力、手肌力和总分3个指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3组上肢肌力、手肌力、总分等3个指标变化,用Mann-Whitney两样本秩和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20分钟组与60分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0分钟组与60分钟组之间上肢肌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疗效比较,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组间两两比较,40分钟组与60分钟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20分钟组与60分钟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0)。结论:留针时间与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存在一定时效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利用随机数进行随机分组的简便方法 [J].
徐勇勇 ;
马跃渊 .
中国卫生统计, 1997, (05) :10-12
[4]  
1983年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8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