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气候公约外多边机制对气候公约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
高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高翔
[
1
]
王文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科学技术部中国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王文涛
[
2
]
戴彦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戴彦德
[
1
]
机构
: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2]
科学技术部中国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来源
:
世界经济与政治
|
2012年
/ 04期
关键词
:
气候变化;
气候公约;
多边机制;
定性分析;
定量研究;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815 [国际问题];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
0706 ;
070602 ;
摘要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主渠道。为推进该领域的国际合作,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论坛等一些公约外涉及气候变化主题的多边协商机制陆续出现,并对公约下的谈判和公约框架下的国际合作产生了影响。这些机制与公约的关系定性地基本可分为包含、竞争、补充、交叉、平行和取代六类。进一步采用指标-空间距离法对这些机制与公约的紧密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论坛对公约进程的影响最大,目前公约外机制尚不存在取代公约的可能性。各种公约外机制对公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技术支持、政治意愿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定三类模式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71+157 +157-15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全球治理新试验? 议题互嵌、机制关联和公民社会兴起——以贸易议题和气候变化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毛维准
.
国际展望,
2011,
(01)
:12
-34+126
[2]
全球治理改革与美国的领导地位
[J].
斯图瓦特帕特里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研究所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研究所
斯图瓦特帕特里克
;
杨文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研究所
杨文静
.
现代国际关系,
2010,
(03)
:54
-62
[3]
国际气候变化机制的演变及其前景
[J].
王瑞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王瑞彬
.
国际问题研究,
2008,
(04)
:57
-62
[4]
“气候变化20国领导人会议”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参与
[J].
潘家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潘家华
;
庄贵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庄贵阳
;
陈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陈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
(10)
:52
-57+6
[5]
建立气候变化国际新制度趋势分析
[J].
张晓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
张晓华
;
刘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
刘滨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
(01)
:32
-34
[6]
American Clean Energy and Security Act of2009. U.S.Congress. The111th Congress HR.2454.EH .
←
1
→
共 6 条
[1]
全球治理新试验? 议题互嵌、机制关联和公民社会兴起——以贸易议题和气候变化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毛维准
.
国际展望,
2011,
(01)
:12
-34+126
[2]
全球治理改革与美国的领导地位
[J].
斯图瓦特帕特里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研究所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研究所
斯图瓦特帕特里克
;
杨文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研究所
杨文静
.
现代国际关系,
2010,
(03)
:54
-62
[3]
国际气候变化机制的演变及其前景
[J].
王瑞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王瑞彬
.
国际问题研究,
2008,
(04)
:57
-62
[4]
“气候变化20国领导人会议”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参与
[J].
潘家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潘家华
;
庄贵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庄贵阳
;
陈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陈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
(10)
:52
-57+6
[5]
建立气候变化国际新制度趋势分析
[J].
张晓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
张晓华
;
刘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
刘滨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
(01)
:32
-34
[6]
American Clean Energy and Security Act of2009. U.S.Congress. The111th Congress HR.2454.EH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