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2010年内蒙古耕地转出时空格局及分布规律

被引:5
作者
白雪红 [1 ,2 ]
闫慧敏 [1 ]
黄河清 [1 ]
胡云峰 [1 ]
匡文慧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耕地转出; 遥感; 降雨量; NPP数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受气候、国家生态保护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转出还林还草与因农民外出务工弃耕并存。论文由遥感数据获取199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减少时空分布格局,并分析了耕地减少区域的降水和耕地生产力的分布规律,为便于描述用"耕地转出"表示耕地减少,与传统耕地转出为林地概念不同。研究结果表明:11991-2000年,4.91%的耕地转出,其中82.15%、7.34%、7.64%、1.63%和1.22%的耕地转变为草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和建筑用地;而2001-2010年耕地面积减少了3.40%,其中62.62%、19.10%、5.40%、3.46%和9.41%的耕地转变为草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和建筑用地;2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两个时段耕地转出均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和中西部,而鄂尔多斯市和包头市在两时段耕地转出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例均较大;3分析耕地转出区降雨量和农田生产力分布特点的结果表明,1991-2000年间在0~250mm降雨量较低区间耕地转出几率较高,在各NPP区间分布较均匀且多集中在低NPP值区域,2001-2010年间在各个降雨量区间耕地转出几率较均匀且偏小,集中分布在(50~150)g C/(m2·a)NPP区间。散点图分析表明1991-2000年耕地转出点多集中在(700~1 200)g C/(m2·a)NPP中高值区域,270~350mm降雨量中值区域,2001-2010年耕地转出点多集中在(10~70)g C/(m2·a)和(400~700)g C/(m2·a)中低值NPP区域,200~340mm降雨量中值区域,总起来说低降雨量和低NPP值区域容易发生耕地转出,但在一些降雨量和NPP值并不低区域,耕地转出情况依旧存在,耕地转出作为一种复杂现象受多因素驱动。
引用
收藏
页码:360 / 36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耕地流转实证研究——以太仆寺旗幸福乡和千斤沟镇为例 [J].
白雪红 ;
闫慧敏 ;
黄河清 ;
韩鹏 ;
刘瞳 ;
薛孝军 .
资源科学, 2014, 36 (04) :741-748
[2]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 [J].
刘纪远 ;
匡文慧 ;
张增祥 ;
徐新良 ;
秦元伟 ;
宁佳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颜长珍 ;
吴世新 ;
史学正 ;
江南 ;
于东升 ;
潘贤章 ;
迟文峰 .
地理学报, 2014, 69 (01) :3-14
[3]   近20a陕北地区耕地变化及其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 [J].
刘文超 ;
颜长珍 ;
秦元伟 ;
闫慧敏 ;
刘纪远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8) :1373-1382
[4]   城市化和退耕还林草对中国耕地生产力的影响 [J].
闫慧敏 ;
刘纪远 ;
黄河清 ;
董金玮 ;
徐新良 ;
王军邦 .
地理学报, 2012, 67 (05) :579-588
[5]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 [J].
周德成 ;
赵淑清 ;
朱超 .
地理科学, 2012, 32 (04) :442-449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影响及对策 [J].
文飞人 .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9) :356-357
[7]   农牧交错区农户耕地流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郝海广 ;
李秀彬 ;
田玉军 ;
陈瑜琦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8) :302-307
[8]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NPP变化的影响 [J].
刘军会 ;
高吉喜 .
资源科学, 2009, 31 (03) :493-500
[9]   农地利用变化假说与相关的环境效应命题 [J].
李秀彬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11) :1124-1129
[10]   1998年~2006年中国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 [J].
史娟 ;
张凤荣 ;
赵婷婷 .
资源科学, 2008, (08) :1191-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