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5 条
大亚湾石珊瑚群落近25年的变化及其对2008年极端低温事件的响应
被引:28
作者:
陈天然
[1
]
余克服
[1
]
施祺
[1
]
李淑
[1
]
Gilbert JPrice
[2
]
王嵘
[1
]
赵美霞
[1
]
陈特固
[1
]
赵建新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 Radiogenic Isotope Laboratory,Centre for Microscopy & Microanalysis,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相对高纬度;
石珊瑚;
极端低温;
全球变暖;
大亚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78 [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4 ;
摘要:
在气候变暖、ENSO加剧等导致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背景下,相对高纬度海域的石珊瑚群落被认为是石珊瑚物种延续的最后保留地,但相对高纬度海域周期性的冬季低温是妨碍其发育的最重要因子之一.南海北部相对高纬度的大亚湾海区(22°31′22°50′N)近40年来持续变暖,珊瑚群落发育但未成礁.2008年初经历了近50年来罕见的极端低温事件,持续32d,大亚湾海区2008年2月平均SST低于14℃,连续多天最低SST为12.3℃左右,低于传统认为的使珊瑚"致命"的温度(13℃),日最低气温则低达6.6℃.该海域的石珊瑚群落生态调查显示:(1)近25年来大亚湾石珊瑚覆盖度从76.6%下降到15.3%,退化达80%;(2)石珊瑚群落优势种由霜鹿角珊瑚变成秘密角蜂巢珊瑚;(3)2008年低温事件对本区石珊瑚群落没有造成明显影响,活珊瑚覆盖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总体结果显示,相对高纬度的大亚湾海区的珊瑚种类已经总体上适应了极端低温的环境,具有进一步发育的潜力,可望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成为石珊瑚物种的避难所.
引用
收藏
页码:812 / 820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