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绿洲景观斑块稳定性研究:以三工河流域为例

被引:15
作者
罗格平 [1 ]
周成虎 [2 ]
陈曦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稳定性; 景观斑块; 景观控制力; 三工河流域绿洲; 遥感和GIS; NDVI;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典型的人工绿洲景观为例,初步研究了干旱区绿洲景观斑块尺度绿洲稳定性,并借助遥感、GIS和数理统计方法,主要利用1978-1998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提出了景观斑块尺度绿洲稳定性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1)绿洲斑块的景观控制力是景观动态变化的自然驱动力,控制力最强的斑块类型应为景观的基质;(2)绿洲景观斑块的转换是自然驱动力和人为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是人为干扰和驱动的结果,斑块转换的比例越高,则说明斑块类型的稳定性越低,也说明受人为干扰的程度越大;(3)1987年三工河流域控制力最强的斑块类型是荒草地,是景观的基质,1987和1998年,景观的基质已转变为水浇地;(4)三工河流域景观斑块对绿洲景观发展的控制力随时间在逐步减弱,且变化的幅度也逐步减小,说明景观斑块类型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体在下降,绿洲景观斑块的自然稳定性总体呈现增强的趋势.但由于人类活动对景观斑块的干扰强度趋于增强,景观斑块之间的转化趋于频繁,导致绿洲景观环境资源斑块的稳定性较低,人工引入斑块的稳定性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从景观格局分析人为驱动的绿洲时空变化——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绿洲为例 [J].
罗格平 ;
周成虎 ;
陈曦 .
生态学报, 2005, (09) :2197-2205
[2]   干旱区绿洲景观尺度稳定性初步分析 [J].
罗格平 ;
周成虎 ;
陈曦 .
干旱区地理, 2004, (04) :471-476
[3]   区域尺度绿洲稳定性评价 [J].
罗格平 ;
周成虎 ;
陈曦 ;
周可法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4) :519-524
[4]   三工河流域绿洲时空变异及其稳定性研究 [J].
罗格平 ;
陈嘻 ;
周可法 ;
叶民权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6) :521-528
[5]   干旱内陆河区绿洲稳定性分析 [J].
王忠静 ;
王海峰 ;
雷志栋 .
水利学报, 2002, (05) :26-30
[6]   干旱区绿洲研究回顾与问题分析 [J].
贾宝全 ;
慈龙骏 ;
韩德林 ;
杨洁泉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4) :381-388
[7]   绿洲稳定性初探 [J].
韩德麟 .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2) :43-46
[8]   绿洲景观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J].
贾宝全 .
干旱区地理, 1996, (03) :58-65
[9]  
傅伯杰等编著.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