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调控机制探讨

被引:2
作者
王立玲 [1 ]
刘兆娥 [1 ]
杨波 [1 ]
李雪波 [1 ]
李刚 [1 ]
赵学强 [2 ]
机构
[1] 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新生儿科
[2]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托吡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新生儿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托吡酯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152只新生7日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氧缺血组、托吡酯治疗组,后者根据损伤后托吡酯不同时间给药又分成预处理组,后处理组及延迟治疗组,通过建立HIBD动物模型,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观察HIBD后不同时期大脑皮质GDNF的动态表达变化及托吡酯不同时间给药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①托吡酯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脑组织损伤较单纯缺氧缺血组明显减轻,预处理组作用又好于后处理组。②GDNF的表达于缺氧缺血后12h开始上升,2d进一步增加,3d达高峰,5d时回落;其中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GDNF的表达较单纯缺氧缺血组同一时间点上相比增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5.4,8.9,P均<0.05);而延迟处理组GDNF的表达与单纯缺氧缺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HIBD后GDNF表达变化存在一定的时序性规律,于损伤后第3天达最高水平。②托吡酯的治疗时间窗较短,为缺氧缺血后2h之内,且预防性用药(损伤前给药)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强于紧急用药(损伤后给药)。③托吡酯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通过增加胶质细胞分泌GDNF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340 / 3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治进展及相关问题 [J].
邵肖梅 .
临床儿科杂志, 2007, (03) :179-182
[2]   妥泰对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Wistar大鼠运动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J].
穆志红 ;
武辉 ;
严超英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 (01) :69-71
[3]   妥泰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探讨 [J].
谭晓冬 ;
孙若鹏 ;
牛培新 ;
许尚臣 ;
张亚军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02) :172-174
[4]   GDNF对减轻兴奋性氨基酸诱导大鼠小脑神经元变性作用的影响 [J].
赵宝东 ;
赵春玉 ;
杜娟 ;
吕飒 .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0, (01) :1-3+22
[5]   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损伤模型的制备 [J].
陈惠金 ;
周建德 ;
周泽汉 ;
周伟 ;
吴圣楣 .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1999, (03) :159-160
[6]  
Susanne Schubert,Ulrich Brandl,Michael Brodhun,Christiane Ulrich,Jens Spaltmann,Nico Fiedler,Reinhard Bauer.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topiramate after hypoxia–ischemia in newborn piglets[J].Brain Research,2005(1)
[7]  
Shinji Katsuragi,Tomoaki Ikeda,Isao Date,Tetsuro Shingo,Takao Yasuhara,Tsuyomu Ikenoue.Grafting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secreting cells for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n neonatal rats[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