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治理对策——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视角

被引:12
作者
钟震颖
机构
[1]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空心村; 户籍制度; 土地制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剖析我国农村的空心村问题,结合我国二元经济与双重体制交织的客观环境,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应从单纯的"候鸟式"迁徙转移,转变为部分劳动力实现向城市的彻底转移与其他部分劳动力在新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就地转移相组合,并结合空心村的形成机制提出:一方面政府有效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彻底转移,使进城人口在农村占用的生活用地有效退出;另一个方面,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劳动力空间、产业与人的配套就地转移,以避免农村人口结构的"空心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96 / 69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黑龙江省农民转移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王琦.东北农业大学.2011, 04
[2]  
武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社会再教育模式研究.[D].徐利.华中农业大学.2009, 07
[3]   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 [J].
姜绍静 ;
罗泮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6) :51-58
[4]  
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新解.[J].苏北;.价格与市场.2013, 08
[5]   “空心村”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J].
秦振霞 ;
杨明金 ;
宋松 .
农村经济, 2009, (03) :96-99
[6]   农村“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探析 [J].
王海兰 .
农村经济, 2005, (09) :21-22
[7]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刘灵芝.农村经济.2004,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