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斤水稻高产田的栽培技术,看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

被引:2
作者
崔澂
倪文
陈维伦
张静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
高产田; 分集; 丰产田; 水稻; 叶面积系数; 叶面积指数; 基本苗数; 亩穗数; 每穗粒数; 插秧期; 分孽; 提高产量; 栽培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理研究室自1953年开始,连年在天津、北京等地人民公社生产队和国营农场总结农民水稻丰产经验,通过学习和调查研究,基本上掌握了千斤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1964年又在北京红星公社和义生产队蹲点,与农民相结合,搞了21亩稳产高产田和15亩对此试验田。由于采用良种,薄膜保温湿润育秧,插稀长密依靠分蘖的合理密植,前重后轻的施肥措施,水层灌溉与落干烤田相结合等先进栽培技术,在当年气候多雨和病害较多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亩产平均963斤的高产,超过当地一般产量33.3%。现将高产田的栽培技术试验结果以及我们对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意见,分述如下。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晚粳稻高产的看苗診断和栽培措施的研究 [J].
陈永康 ;
杨立炯 ;
崔继林 ;
汤玉庚 .
科学通报 , 1964, (12) :1037-1050
[2]   水稻不同群体结构的丰产特性的研究 [J].
林世成 ;
过益先 ;
杨泉湧 ;
韩志炜 .
作物学报, 1963, (04) :363-380
[3]   北方高产水稻的主要栽培技术和理论分析 [J].
崔澂 ;
张静兰 ;
倪文 ;
梁峥 ;
梁寅初 .
作物学报, 1962, (03) :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