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被引:8
作者
裴咏桢 [1 ]
徐格林 [2 ]
朱武生 [2 ]
刘新峰 [2 ]
机构
[1] 徐州市建筑工人医院
[2]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神经病学; 动脉粥样硬化;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缺血性卒中; 动脉狭窄; 年龄; 狭窄程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狭窄程度与年龄的关系,为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0月期间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311例,全部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其中男223例,女88例,年龄18~82岁。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研究法计算狭窄率。分析血管狭窄分布特点、狭窄程度与年龄的关系。结果①31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218例(70.1%)发生颅内、颅外动脉狭窄。随年龄增长动脉狭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两性之间狭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不同年龄组之间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明显不同(P<0.01),青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比例较高(69.0%),中年组及老年组颅内、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6.2%和38.2%);③不同年龄组颅外动脉狭窄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颅内动脉狭窄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各年龄组之间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国内缺血性卒中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范围不断增加,病变程度增加不明显,血管狭窄程度分布规律与管腔直径有一定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643 / 64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 [J].
张志勇 ;
李慎茂 ;
朱凤水 ;
缪中荣 ;
凌锋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8, (01) :19-23
[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头颈动脉CTA评价 [J].
杨斌 ;
吴最新 ;
俞一歆 ;
单艳娜 ;
牛国忠 .
放射学实践, 2007, (10) :1033-1037
[3]   颅外颈部动脉狭窄发生率的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价 [J].
崔凤 ;
袁杭 ;
乐先杰 ;
瞿华 ;
郝亮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6, (12) :1061-1064
[4]   急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及侧支循环能力评估 [J].
张以善 ;
张雄伟 ;
王翠玉 ;
李曼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7) :2635-2637
[5]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年龄分布特征 [J].
裴咏桢 ;
徐格林 ;
朱武生 ;
刘新峰 .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6, (05) :442-445
[6]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其程度与脑梗死病变部位的关系 [J].
刘斌 ;
刘昊 ;
伊红丽 ;
石秋艳 ;
张晋霞 ;
臧贺川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5, (04) :507-508
[7]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IN 3901 PATIENTS WITH STROKE [J].
Guy van Melle ;
Julien Bogousslavsky .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2005, (01) :35-39
[8]   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率研究 [J].
刘俊艳 ;
刘嘉林 ;
魏娟红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 (01) :20-21+15
[9]   3059例卒中危险因素20年回顾性分析 [J].
刘春岭 ;
黄如训 ;
解龙昌 ;
林健雯 ;
朱良付 ;
师晓耕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5, (01) :10-14
[10]   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 [J].
张兆辉 .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1, (06) :38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