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脑缺血后胶质细胞向树突状细胞转化的研究

被引:2
作者
李国忠
闫彬彬
李呼伦
钟镝
温世荣
金连弘
机构
[1]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学院
关键词
脑缺血;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 [脑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否参与脑缺血损伤过程及在缺血脑组织中DC的来源。方法:用线栓方法封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缺血1h到第6天时,缺血脑DC(OX62+)的存在,以及胶质细胞/巨噬细胞(OX42+)转化成DC(OX62+),同时检测活化后的DC样细胞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分子Ⅱ(MHCⅡ)情况。结果:脑缺血半球和假手术半球比较,在1hDC数量增加(t=7.143,P<0.001),在脑缺血组中,缺血脑半球与非缺血脑半球比,DC的数量也增多(t=4.968,P<0.01)。脑缺血第6天缺血组与假手术组进行比较,DC表达MHCⅡ(OX62+OX6+)显著差异,每100mm2脑组织切片中OX62+OX6+细胞数量比为(53±3)比(33±2)个(t=2.975,P<0.05)。脑缺血半球在1h到第6天OX42+转变成OX62+OX42+细胞逐渐增加,脑缺血第6天脑缺血半球与非缺血半球比t=9.875,P<0.001。脑缺血损伤面积与以每100mm2脑组织片为单位的OX62+数量呈正相关(R2=0.8914,P<0.001)。结论:脑缺血后,脑缺血组织中DC的数量增加,DC数量增加与脑伤面积呈正相关,提示DC参与了脑缺血过程,大鼠脑缺血后从胶质细胞向DC样细胞转化是脑内DC的来源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240 / 1242+1401 +140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炎性细胞因子与脑缺血
    屠永华
    李岚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01) : 49 - 50
  • [2] 脑缺血性损伤与一氧化氮及细胞凋亡的关系
    余茜
    刘羲
    许川山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23) : 3518 - 3519
  • [3] 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其突破
    王亚奇
    刘丽
    刘爽
    屈素清
    虞东辉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06) : 784 - 785+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