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农作物与农耕文明

被引:5
作者
贾兵强
机构
[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思政学院
关键词
裴李岗文化; 新郑; 遗址; 稻作农业; 《农业考古》; 农作物; 作物; 《中原文物》; 农耕文明; 舞阳贾湖; 考古发现; 粟类作物; 河南地区; 加工工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7 [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060207 ;
摘要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论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农耕文化的形成及其地域差异的影响 [J].
杨东升 .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6) :55-58
[2]   石磨盘、磨棒是谷物加工工具吗? [J].
赵世纲 .
农业考古, 2005, (03) :134-147
[3]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概论 [J].
朱乃诚 .
农业考古, 2005, (01) :26-32
[4]   史前“南稻北粟”交错地带及其成因浅析 [J].
刘桂娥 ;
向安强 .
农业考古, 2005, (01) :115-122
[5]   中国农作物栽培的起源和原始农业的兴起 [J].
朱乃诚 .
农业考古, 2001, (03) :29-38
[6]   黄河流域史前粟作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J].
刘军社 .
农业考古, 2000, (03) :42-44
[7]   略论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J].
钱耀鹏 .
农业考古, 2000, (01) :104-111
[8]   河南考古五十年回眸 [J].
杨育彬 .
华夏考古, 1999, (03) :1-9
[9]   论黄河流域前期新石器文化的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 [J].
王吉怀 .
东南文化, 1999, (04) :6-13
[10]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新发现和新思考 [J].
朱乃诚 .
东南文化, 1999, (03) :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