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

被引:104
作者
王寅
机构
[1]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体验哲学; 语篇连贯性; ICM;
D O I
10.16263/j.cnki.23-1071/h.2005.04.004
中图分类号
H0-05 [语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基于Lakoff提出的体验哲学和ICM理论以及Langacker的动态分析方法,结合认知语言学在词、句分析层面所使用的基本认知方式(如体验、激活、突显、原型等),提出语篇连贯性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认知世界指内化于人们心智中的各种知识,可分为ICM和背景知识。一个语篇所提供的信息能在我们的心智中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世界,交际者就可以认为这个语篇具有连贯性。从根本上说,认知世界源自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认识。因此,归根结底,体验和认知决定语篇的连贯性,体验哲学对语篇连贯性分析同样具有解释力,这样就进一步完善了认知语言学期望为分析语言各层面建立统一模式的构思。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3+112 +11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Langacker的语篇分析观 [J].
王寅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02) :83-88
[2]   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句法成因的解释 [J].
王寅 ;
李弘 .
外语学刊, 2003, (01) :20-25+112
[3]  
汉语零形回指的话语分析.[J].陈平;.中国语文.1987, 05
[4]  
现代汉语篇章回指研究.[M].徐赳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  
篇章语用学概论.[M].钱敏汝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6]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黄国文著;.上海外教出版社.2001,
[7]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胡壮麟 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8]  
语言·语篇·语境.[M].朱永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