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喀斯特地貌空间配置的洪水资源化机理——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6
作者
贺中华 [1 ,2 ]
陈晓翔 [2 ]
梁虹 [1 ]
顾小林 [3 ]
马莉 [4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3] 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
[4] 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空间配置; 流域结构; 洪水资源化; 贵州省;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2511
中图分类号
TV213.9 [水利资源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洪水资源化是解决喀斯特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有效途径。文章在贵州省喀斯特地区选取40个流域作为研究样区,利用面向对象技术的监督分类型方法,提取典型喀斯特地貌类型;分析流域样区特征,利用系统聚类法,将其划分为6种流域类型,即是:喀斯特低中山型(Ⅰ)、峰丛谷地型(Ⅱ)、混合型(Ⅲ)、峰林盆地(溶原)型(Ⅳ)、峰丛洼地型(Ⅴ)和峰林地貌型(Ⅵ);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地貌空间配置对洪水径流特征的影响,探索地貌空间配置对洪水的分配与承载规律,从流域结构角度研究地貌空间配置对洪水资源化的实现。研究表明:1)洪水径流模数、径流系数及其Cv值曲线呈现"双峰型"分布,且分别在峰丛谷地型流域(Ⅱ)和峰丛洼地型流域(Ⅴ)达极大值;2)不同流域类型实现洪水资源利用总量,从大到小排序为:Ⅴ(6.22×108 m3)>Ⅰ(2.88×108 m3)>Ⅵ(1.49×108 m3)>Ⅱ(1.34×108 m3)>Ⅳ(1.25×108 m3)>Ⅲ(0.55×108 m3);3)除峰丛谷地型(Ⅱ)和混合型(Ⅲ)流域外,所有流域类型的地下洪水资源总量大于地表洪水资源总量。喀斯特流域的洪水资源化,深受喀斯特地表的起伏及其流域侵蚀基准面和溶蚀基准面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长江流域洪水资源利用与策略研究 [J].
王翠平 ;
胡维忠 ;
宁磊 ;
余启辉 .
人民长江, 2011, (18) :85-87+110
[2]   渭河中下游干流洪水资源化效益分析与测算 [J].
李景宜 ;
石长伟 ;
傅志军 ;
高蕾 ;
屈康庆 .
地理研究, 2011, 30 (08) :1401-1411
[3]   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研究 [J].
胡庆芳 ;
王银堂 .
水文, 2009, 29 (05) :6-12
[4]   区域洪水资源利用综合风险评价 [J].
方红远 ;
王银堂 ;
胡庆芳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 (05) :726-731
[5]   基于水库防洪预报调度图的洪水资源化方法 [J].
刘招 ;
黄文政 ;
黄强 ;
张永永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 (04) :578-583
[6]   区域洪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分析 [J].
方红远 ;
王银堂 ;
胡庆芳 .
水利学报, 2009, 40 (07) :776-781
[7]   岳城水库汛期洪水资源化分析研究 [J].
宿辉 ;
李芳 ;
刘新侠 .
水文, 2009, 29 (01) :63-65
[8]   渭河关中段洪水资源化潜力评估 [J].
李景宜 ;
石长伟 ;
傅志军 ;
赵昕 .
地理研究, 2008, (05) :1203-1211
[9]   基于边际等值的区域洪水资源最优利用量决策研究 [J].
冯峰 ;
许士国 ;
刘建卫 ;
杜丽杰 .
水利学报, 2008, (09) :1060-1065
[10]   滨海平原河网洪水资源利用研究 [J].
丁涛 ;
楼越平 ;
马小兵 .
水利学报, 2007, (S1) :35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