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典型喀斯特地貌空间配置的洪水资源化机理——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6
作者:
贺中华
[1
,2
]
陈晓翔
[2
]
梁虹
[1
]
顾小林
[3
]
马莉
[4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3] 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
[4] 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空间配置;
流域结构;
洪水资源化;
贵州省;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2511
中图分类号:
TV213.9 [水利资源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洪水资源化是解决喀斯特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有效途径。文章在贵州省喀斯特地区选取40个流域作为研究样区,利用面向对象技术的监督分类型方法,提取典型喀斯特地貌类型;分析流域样区特征,利用系统聚类法,将其划分为6种流域类型,即是:喀斯特低中山型(Ⅰ)、峰丛谷地型(Ⅱ)、混合型(Ⅲ)、峰林盆地(溶原)型(Ⅳ)、峰丛洼地型(Ⅴ)和峰林地貌型(Ⅵ);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地貌空间配置对洪水径流特征的影响,探索地貌空间配置对洪水的分配与承载规律,从流域结构角度研究地貌空间配置对洪水资源化的实现。研究表明:1)洪水径流模数、径流系数及其Cv值曲线呈现"双峰型"分布,且分别在峰丛谷地型流域(Ⅱ)和峰丛洼地型流域(Ⅴ)达极大值;2)不同流域类型实现洪水资源利用总量,从大到小排序为:Ⅴ(6.22×108 m3)>Ⅰ(2.88×108 m3)>Ⅵ(1.49×108 m3)>Ⅱ(1.34×108 m3)>Ⅳ(1.25×108 m3)>Ⅲ(0.55×108 m3);3)除峰丛谷地型(Ⅱ)和混合型(Ⅲ)流域外,所有流域类型的地下洪水资源总量大于地表洪水资源总量。喀斯特流域的洪水资源化,深受喀斯特地表的起伏及其流域侵蚀基准面和溶蚀基准面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3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