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好:流动少年的身份认同与群体偏好

被引:18
作者
石长慧
机构
[1]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
关键词
流动少年; 身份认同; 城乡比较; 群体偏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5 [青少年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现有理论,探讨了流动少年的身份认同情况及其对内、外群体的评价。研究发现:第一,制度与文化因素对流动少年形成身份认同均有重要影响,在文化意义上,流动少年群体可以划分为城市化中的流动少年与城市化了的流动少年两个类别;第二,在社区评价方面,流动少年在自然和生态维度上给予农村积极评价,在社会经济维度上则给予城市积极评价;第三,在社群评价方面,流动少年在品德维度上积极评价农村人,同时承认城市人在个人素质和社会经济地位方面更有优势;第四,处于弱势地位的流动少年同时表现出内群偏好与外群偏好,这说明,对于流动少年而言,系统正当化理论较之社会认同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2+36 +3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与政治社会化:一项基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D].熊易寒.复旦大学.2008,
[2]   A decade of system justification theory: Accumulated evidence of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bolstering of the status quo [J].
Jost, JT ;
Banaji, MR ;
Nosek, BA .
POLITICAL PSYCHOLOGY, 2004, 25 (06) :881-919
[3]  
SOCIAL PSYCHOLOGY OF IDENTITIES.[J].Judith A. Howard.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000, 1
[4]  
学科制度和社会认同.[M].方文;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  
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李强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  
社会行动者.[M].方文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7]   外群体偏爱研究进展 [J].
严义娟 ;
佐斌 .
心理科学, 2008, (03) :671-674
[8]   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 [J].
方文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1) :89-108
[9]   内-外群体偏爱的内隐效应实验研究 [J].
连淑芳 .
心理科学, 2005, (01) :93-95
[10]   重新解读城市化 [J].
刘传江 ;
王志初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4) :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