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术后腹腔感染53例临床分析

被引:15
作者
黎丽芬
管向东
陈娟
机构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 广东广州
[3] 广东广州
关键词
腹部/外科学; 腹部/微生物学; 腹腔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预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6 [腹部外科学];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和预后估计。[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从1993年1月至2001年6月底共收治的53例腹部术后腹腔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了解其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进行预后估计。[结果]53例患者留取156份腹腔液标本培养,共分离出109株菌株,其中38例患者检出革兰阳性球菌共55株,感染率71.7%(38/53),34例患者检出革兰阴性杆菌共47株,感染率64.2O(34/53),7例患者检出酵母样真菌7株,感染率13.2%(7/53)。前5位病原菌依次是粪肠球菌22例(41.5%)、大肠埃希氏菌12例(22.6%)、金黄色葡萄球菌11例(20.8%)、表皮葡萄球菌11例(20.8%)、嗜麦芽单胞菌属7例(13.2%)和屎肠球菌7例(13.2%)。将15项观察项目及相应的腹腔液病原菌种类分别做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感染性休克为危险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和受试者作业特征(ROC)曲线,其预测术后腹腔感染死亡率的准确度是88.2%。[结论]腹部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当合并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和高 APACHEⅡ评分时其预后不良。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腹部外科感染性休克诊断的若干问题探讨 [J].
毛恩强 ;
武钧 ;
瞿洪平 ;
汤耀卿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07) :20-21
[2]   腹腔感染细菌学的调查研究 [J].
邱奇 ;
孙兰菊 ;
吴翠萍 ;
房洁 ;
崔乃强 ;
吴咸中 .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0, (03) :4-7
[3]   术后腹部感染的腹腔引流液细菌学分析 [J].
高原 ;
郑树森 ;
陈瑜 .
腹部外科, 1999, (04) :168-169
[4]   肠球菌引起医院感染的机率及耐药性变迁 [J].
周铁丽 ;
张李雅 ;
余正平 ;
刘晖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 (04) :55-56
[5]   术后腹腔感染病人的预后估计(附193例分析) [J].
金中强 ;
吴肇光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7, (07) :19-20
[6]   腹腔感染与多脏器功能衰竭附视频 [J].
孙维佳 ;
吕新生 .
腹部外科, 1996, (01) :6-10
[7]  
现代腹部外科学[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黄志强 主编, 1994
[8]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s affect the outcomes of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 [J].
Merlino, JI ;
Malangoni, MA ;
Smith, CM ;
Lange, RL .
ANNALS OF SURGERY, 2001, 233 (06) :859-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