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双季稻上部三叶叶长和叶角的影响

被引:29
作者
林洪鑫 [1 ,2 ]
潘晓华 [1 ]
石庆华 [1 ]
彭春瑞 [2 ]
吴建富 [1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双季稻; 施氮量; 栽插密度; 上部三叶; 叶长; 叶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于2007和2008年,采用裂区设计,以双季早稻中早22和双季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上部三叶的叶长和叶角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氮情况下,增加栽插密度可提高产量,而在中高氮条件下,适当降低栽插密度有利于获得高产。倒一至倒三叶叶长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长,随栽插密度下降而增长。中早22的倒一至倒三叶的基角、开张角和叶长与稻谷产量呈抛物线关系;天优华占的倒一至倒三叶的基角和开张角与稻谷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而倒一至倒三叶叶长与稻谷产量呈直线关系。产量最高时中早22倒一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11.37°、7.81°、29.74cm;倒二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17.27°、16.06°、36.08cm;倒三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21.76°、24.70°、39.02cm;天优华占倒一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11.62°、12.30°;倒二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32.61°、30.08°;倒三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23.55°、31.21°。
引用
收藏
页码:1743 / 175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种植密度对双季超级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李木英
    石庆华
    王涛
    方慧铃
    潘晓华
    谭雪明
    [J]. 杂交水稻, 2009, 24 (02) : 72 - 77+80
  • [2] 氮、钾施用量对中粳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陈楠
    陈刚
    黄义德
    武立权
    张文静
    陈景道
    李胜群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02) : 123 - 127
  • [3] 长江上游地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部分株型因子及生理特征研究
    任亮
    郑家奎
    蒋强
    [J].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21 (06) : 1551 - 1554
  • [4] 粳稻上部三叶形态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马洪文
    殷延勃
    武绍湖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10) : 115 - 120
  • [5] 水稻功能叶性状的遗传分析
    凌英华
    杨正林
    钟秉强
    赵芳明
    查仁明
    谢戎
    何光华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01) : 45 - 50
  • [6] 氮肥运筹及密度对超高产水稻中优752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田智慧
    潘晓华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6) : 894 - 898
  • [7] 穗肥施氮量对水稻剑叶生长及披垂的影响
    陈惠哲
    朱德峰
    林贤青
    张玉屏
    [J].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06) : 1246 - 1249
  • [8] 促花肥施氮对超级杂交稻冠层叶片生长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陈惠哲
    朱德峰
    林贤青
    张玉屏
    张卫星
    [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 617 - 621
  • [9] 栽插密度及方式对杂交水稻“红莲优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潘圣刚
    曹凑贵
    蔡明历
    谢运河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6) : 845 - 849
  • [10] 水稻叶片形态因子的遗传力分析
    吕川根
    宗寿余
    姚克敏
    夏士健
    胡凝
    邹江石
    [J]. 江苏农业学报, 2006, (02) : 95 -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