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饱和度对雷暴云非感应起电过程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孙京 [1 ]
郭凤霞 [2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雷暴云; 数值模拟; 非感应起电机制; 云水饱和度;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10905002
中图分类号
P427.3 [大气电现象(大气电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在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中引入基于Saunders et al.(1991)实验结果的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S91,在此基础上,利用云水饱和度替代环境温度和有效液水含量将S91方案变形。对比分析一次雷暴单体首次放电前,变形后的S91方案和原S91方案模拟得到的非感应转移电荷的极性、量级、电荷结构以及与霰和冰晶粒子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案采用的电荷密度变化率以及每次碰撞平均转移的电荷量均相同,但不同方案中决定粒子间电荷转移的因子不同对电荷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影响。加入云水饱和度的S91方案,非感应转移电荷的极性多为正极性,电荷结构先呈单极性后转变为三极性,并有进一步转变为偶极性的趋势。但这两种方案模拟得到的霰与冰晶粒子电荷分布的重合区的范围、大小均不同,这也是造成两种方案电荷结构和转移电荷分布不同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502 / 50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三维冰雹云催化数值模式 [J].
洪延超 .
气象学报, 1998, (06) :2-14
[2]   西北内陆高原雷暴云电活动与微物理场特征的相关性 [J].
郭凤霞 ;
张义军 ;
言穆弘 ;
王涛 .
大气科学学报, 2012, 35 (02) :205-213
[3]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闪电活动的时空特征 [J].
李京校 ;
宋海岩 ;
肖稳安 ;
杜晓宾 ;
郭凤霞 .
大气科学学报, 2013, 36 (02) :235-245
[4]  
Laboratory studies of the charging of soft-hail during ice crystal interactions. Jayaratne E.R,Saunders C.P.R,J.Hallett. Q.J.R.Meteor.Soc . 1983
[5]  
Mechanism of charge transfer between colliding ice particles in thuderstorms. Baker M B,Dash J G.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1994
[6]  
雷暴电活动的数值模拟研究[D]. 孙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7]  
Riming electrification as a charge generation mechanism in thunderstorms. Takahashi T.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 1978
[8]  
The effect of liquid water on thunderstorm charging. Saunders C P R,Keith W D,Mitzeva R P.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1991
[9]  
Charge transfer in thunderstorms and the surface melting of ice. Baker, M.B.,Dash, J.G.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 1989
[10]   对流云中冰相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Ⅰ:模式建立及冷云参数化 [J].
孔凡铀 ;
黄美元 ;
徐华英 .
大气科学, 1990, (04) :44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