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政策的负外部性及其化解

被引:5
作者
陈涛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脱贫攻坚; 政策效应; 负外部性; 分配正义;
D O I
10.13968/j.cnki.1009-9107.2020.02.07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脱贫攻坚中,对重点贫困地区的精确瞄准与偏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对非贫困县、非贫困村与非贫困户产生了必然的政策负外部性,表现为县域脱贫结构失衡、村庄帮扶悬崖效应与边缘人群争贫风险。究其原由,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竞争性的政策汲取、排他性的政策分配与分割性的政策评价是负外部性的三种发生机理。为此需要建立上下融合减贫机制,探索社区主导发展模式,拓展村民赋权参与空间,通过政策纠正、调适以消解和弥补政策负效应,强化政治决策与分配的正义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精准扶贫政策的“外部性” [J].
章文光 .
人民论坛, 2019, (15) :44-45
[2]   村民驱动型发展:精准扶贫法治化新模式附视频 [J].
吴纪树 .
领导科学, 2018, (29) :53-56
[3]   伟大复兴道路上,青年应当自强 [J].
高阳 .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8, (03) :60-61
[5]   精准扶贫基层实践困境及其解释——村民自治的视角 [J].
万江红 ;
苏运勋 .
贵州社会科学, 2016, (08) :149-154
[6]   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J].
刘彦随 ;
周扬 ;
刘继来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03) :269-278
[7]   公共政策正义性评估的理念与方法 [J].
孙悦 ;
麻宝斌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 (04) :115-121
[8]   “被束缚的村庄”:单向度的国家基础权力发展困境 [J].
赵晓峰 .
学习与实践, 2011, (11) :71-80
[9]   公共政策外部性的理论探讨:内涵、发生机制及其治理 [J].
张敏 .
江海学刊, 2009, (01) :125-129
[10]   什么是公共产品:一个文献评述 [J].
周义程 ;
闫娟 .
学海, 2008, (01) :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