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的亚洲经验与范式建构

被引:27
作者
潘鲁生
机构
[1]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设计转化; 亚洲经验; 范式;
D O I
10.13370/j.cnki.fs.2014.02.017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亚洲国家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认定和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引领性的探索和尝试,结合经济发展,以当代设计观念转化"非遗"资源的传统文化样式,用当代设计语言转化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当代设计创意产业转化传统文化产业,以及通过当代设计创意产业发展转化传统文化产业,取得了一系列经验。从"解决问题的模式"角度看,形成了原生态、聚落化传承和发展的"手艺农村"范式和凝练传统文化元素和精神的"设计产业"范式。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广泛互联的智能终端格局正在形成和发展,尤需进一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云计算条件下的数据化、信息化及其广泛的互联传播与应用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思考二十一世纪的新亚洲主义 [J].
王毅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6, (03) :6-10
[2]  
经济发展与转型.[M].林毅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创意产业导论.[M].厉无畏主编;.学林出版社.2006,
[4]  
体验经济.[M].(美)B.约瑟夫·派恩(B.JosephPineⅡ);(美)詹姆斯·H.吉尔摩(JamesH.Gilmore)著;夏业良;鲁炜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