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毛鹅观草、竖立鹅观草及鹅观草种间杂种的形态与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1
作者
翁益群
刘大钧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关键词
鹅观草属; 种间杂种; 染色体组分析; 植物分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3.203.51 [];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获得了纤毛鹅观草(2n=4x-28,SSYY)、竖立鹅观草(2n=28)和鹅观草(2n=6x=42,SSHHYY)之间3个组合的种间杂种。杂种F1生活力强,分蘖旺盛,形态上基本呈双亲的中间型。竖立鹅观草与纤毛鹅观草的杂种F1自交结实率为55%,其他两个杂种F1自交结实率为0,F1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和平均臂配对频率(C)(竖立鹅观草×纤毛鹅观草)F1为12.49+1.21+0.60Ⅰ,C=0.935;(纤毛鹅观草×鹅观草)F1为11.59+1.58+8.74Ⅰ,C=0.910;(竖立鹅观草×鹅观草)F1为12.30+0.88+8.64Ⅰ,C=0.884.经3个杂种F1配对资料分析。它们最适合的数学模型分别为2:2,2:2:1和2:2:1。笔者认为。竖立鹅观草亦为一完全的异源四倍体。其染色体组为SSYY。与纤毛鹅观草的S、Y染色体组相同。与鹅观草对应的S、Y之间也是一致的。从细胞学分类结合形态特征考虑。将竖立鹅观草划为纤毛鹅观草的一个变种可能更为合适。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鹅观草(Roegneria C.Koch)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属间杂种F的形态、赤霉病抗性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J].
翁益群 ;
刘大钧 .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05) :1-7+95
[2]   鹅观草属三个种的形态变异与核型的研究 [J].
卢宝荣 ;
颜济 ;
杨俊良 .
云南植物研究, 1988, (02) :139-146
[3]  
New hybrids between Agropyron and wheat[J] . H. C. Sharma,B. S. Gill.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8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