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青年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水平及教育模式选择

被引:8
作者
张朝雄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邮编:
关键词
青年流动人口; 艾滋病预防; 艾滋病传播; 社区教育; 社会教育; 艾滋病病毒感染; 艾滋病知识; 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32.6 [青年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配额抽样方式调查了北京市青年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显示,青年流动人口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还缺乏科学的认识。本文还运用“继续社会化”理论,比较了社会化的正式机构,如家庭、单位、社区等对青年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社区教育对流动人口产生了显著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艾滋病——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J].
彭现美 .
西北人口, 2004, (06) :54-58
[2]   艾滋病的社会学思考 [J].
彭现美 .
南方人口, 2004, (02) :58-63
[3]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的现状调查及其相关性分析 [J].
黄金 ;
王红红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
Ann B.Williams .
实用预防医学, 2003, (04) :454-457
[4]   对青少年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J].
景兴科 ;
曾莉 .
中国校医, 2003, (03) :282-282
[5]   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 [J].
李强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1) :125-136+207
[6]   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 [J].
郑功成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2, (08) :22-24
[7]   从农村向城镇流动人口的特征分析 [J].
胡英 .
人口研究, 2001, (06) :9-15
[8]   昆山市未婚青年生殖健康同伴教育研究——基线调查分析 [J].
孙晓明 ;
周建芳 ;
晏凤鸣 ;
尹勤 ;
黄彩英 .
人口研究, 2001, (06) :48-52
[9]   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J].
徐缓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1, (06) :376-377+384
[10]   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三元结构 [J].
甘满堂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4) :30-3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