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50年代留苏生的派出——中苏关系的另一面

被引:1
作者
白冰 [1 ]
刘寒 [2 ]
机构
[1]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2]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1950年代; 留苏生; 中苏关系;
D O I
10.16095/j.cnki.cn32-1833/c.2016.03.002
中图分类号
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 K512.5 [苏联史(1917~1991年)];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60206 ; 0603 ;
摘要
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中苏关系史中,有过两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中国学生赴苏留学运动——1920年代"留苏潮"和1950年代"留苏潮"。20世纪50年代,国家曾有计划并大规模地向苏联派遣留学生。1950年代的留苏生是建国初期中共鉴于国内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作出的决定,是在当时"学习苏联热潮"的背景下选派的。1950年代留苏生的派出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层层选拔的过程,是"国家行为"下的一种留学运动。因此,留苏生的派遣既受当时中国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也因其"国家行为"的色彩,应时反映了国家政策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留苏岁月 [J].
马淑英 .
中国核工业, 2012, (12) :62-63
[2]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苏潮”述评 [J].
周尚文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2, (10) :49-54+115
[3]   青春就是俄罗斯——肖峰留苏记忆 [J].
陈永怡 .
美术大观, 2011, (06) :6-13+3
[4]   “4821”苏修特务案 [J].
韩磊 .
炎黄春秋, 2009, (05) :43-45
[5]   杂忆留苏 [J].
江平 .
法制资讯, 2008, (01) :84-86
[6]   关于建国初期留苏教育的历史考察 [J].
李涛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2) :73-78
[7]   李滔:共和国第一任留学生“管家” [J].
月光 .
国际人才交流, 2002, (01) :10-13
[8]   苏联模式在中国的确立:前提和表现 [J].
孔寒冰 .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1, (09) :33-37
[9]   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 [J].
沈志华 .
历史研究, 2001, (02) :39-55+189
[10]  
苏联专家在中国[M]. 新华出版社 , 沈志华,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