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性性接触者与艾滋病流行

被引:59
作者
张北川
机构
[1] 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
关键词
艾滋病流行; 科学界; 异性恋; 爱者; 同性爱; 同性性接触者;
D O I
10.13419/j.cnki.aids.2000.02.034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正> 1 国际科学界对同性爱的研究 由于发现严厉打击不能减少和消除男同性爱(同性爱,俗称同性恋)人群,从19世纪至今,国际科学界对人类的同性爱现象进行了大量动物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研究。研究发现,同性爱者的出现,首先与先天因素(包括染色体、大脑结构等)有关,其次与个人出生后18~36个月的环境因素有关;治疗不能使同性爱者变成异性恋者;同性爱者与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称异性恋者)的不同,只限于他们偏好选择的性伴侣是同性;对人类文明史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群中,有许多人是同性爱者。在经过100多年的科学研究后,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确认,同性爱是属于少数人的自然现象,并不再将其列为心理障碍(即变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27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