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板栗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后土壤生物学性质变化

被引:10
作者
徐秋芳 [1 ,2 ]
田甜 [1 ,2 ]
吴家森 [1 ,2 ]
姜培坤 [1 ,2 ]
机构
[1]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土壤质量; 磷酯脂肪酸(PLFAs);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区系结构;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1.03.001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评价板栗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对土壤质量的影响,2009年在板栗林、茶树和毛竹林分别采集3个剖面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生物学性质。结果表明,板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10a后,表层0-20cm土壤总有机碳分别增加15.05%和10.47%,20-40cm的增幅分别为60.37%和24.94%,40-60cm的增幅分别为76.34%和6.09%。表层0-20cm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增加22.17%和16.46%,20-40cm的增幅分别为9.87%和-6.89%,40-60cm的增幅分别为54.82%和23.93%。板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后,表层土壤脂肪酸总量分别增加50.25%和36.69%,细菌比例增加,放线菌比例下降,真菌比例则茶树林最高,其次是板栗林,毛竹林最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能检测到近50种脂肪酸,但38~40种微生物脂肪酸为所有土壤所共有。以38种脂肪酸进行的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1)原板栗林土壤3个样地的微生物区系相似度高,而茶树和毛竹林3个样地之间土壤微生物则差异较大,说明尚未形成特征区系;(2)影响微生物生物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含量。结论:板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均能改善土壤质量,且茶树略优于毛竹,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之一作为改造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80 / 184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