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释义

被引:9
作者
周毅
机构
[1] 北京工业大学
关键词
城市; 城市化; 城市化动力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0 [城市经济理论];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城市化一词的出现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理解不同。其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变和变迁过程。不仅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并向城镇的聚集,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区域规模、功能作用诸方面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新概念有所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体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不同学者对城市化“推拉”动力机制认识不同。不同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动力机制相异。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动力机制包括农业工业化推动、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剩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动及动力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01) :8-12
[2]  
城市化:中外对比与中国发展模式[J]. 廖建平,周拥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04)
[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化 [J].
史健洁 ;
林炳耀 .
城市问题, 2002, (04) :15-17
[4]   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J].
魏守华 ;
王缉慈 ;
赵雅沁 .
经济经纬, 2002, (02) :18-21
[5]   中国城市化基本内涵与动力机制研究 [J].
孙中和 .
财经问题研究, 2001, (11) :38-43
[6]   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的讨论 [J].
仲小敏 .
科学·经济·社会, 2000, (01) :38-42
[7]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多因素分析 [J].
曹广忠 ;
周一星 ;
杨玲 .
经济地理, 1999, (02) :32-38
[8]   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 [J].
崔功豪 ;
马润潮 .
地理学报, 1999, (02) :12-21
[9]   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 [J].
宁越敏 .
地理学报, 1998, (05) :88-95
[10]   论中国建制镇发展、地域差异及空间演化——兼与“中国反城市化论”者商榷 [J].
顾朝林 .
地理科学, 1995, (03) :208-21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