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态度之“内隐”的涵义

被引:8
作者
佐斌
张陆
叶娜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态度; 内隐; 自动加工; 间接测量; 内隐社会认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2.5 [言语与思维];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内隐态度,又称为间接测量态度或自动加工态度。很多学者认为内隐态度是无意识的,需要通过间接测量来获得。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当前没有研究可以证明内隐态度内容的无意识性,并且认为内隐态度也并非一定要用间接测量来获得。探讨内隐态度之"内隐"的涵义,对于更好地理解内隐社会认知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评价单一态度对象的内隐社会认知测验方法 [J].
温芳芳 ;
佐斌 .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05) :828-833
[2]   情感启动行为研究概述 [J].
李小花 ;
张钦 .
心理科学进展, 2004, (06) :824-832
[3]   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 [J].
蔡华俭 .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03) :339-344
[4]   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 [J].
张林 ;
张向葵 .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02) :171-176
[5]   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J].
梁宁建 ;
吴明证 ;
高旭成 .
心理科学, 2003, (02) :208-211
[6]   阈下情绪启动效应 [J].
刘蓉晖 ;
王垒 .
心理科学, 2000, (03) :352-365
[7]  
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杨福义.华东师范大学 2006
[8]  
社会心理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美) 阿伦森 (Aronson, 2007
[9]  
记忆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鲁忠义,杜建政著, 2005
[10]  
社会心理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美)ElliotAronson,(美)TimothyD.Wilson,(美)RobinM.Akert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