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2n=6x=42)品种Fukuhokomugi为母本,以无融合生殖披碱草(E.rectisetus(NesinLehm)A.LoveetConnor;2n=6x=42)品系1050为父本进行杂交,利用胚拯救技术,对杂种幼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获得了生长正常的属间杂种F1。对所获杂种在幼苗期用RAPD标记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有21个引物的扩增产物F1呈现共显性,占扩增引物总数的20.59%;有61个引物的扩增产物F1偏向父本,占扩增引物总数的59.80%;有20个引物的扩增产物F1偏向母本,占扩增引物总数的19.61%。这表明杂种F1为真杂种。这一属间杂种的获得为进一步开展E.rectisetus无融合生殖基因向小麦转移奠定了基础。本研究结果证明,RAPD标记可作为一种小麦属间杂种快速、有效、简便的分子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