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稻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

被引:29
作者
范树国
张再君
刘林
刘鸿先
梁承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
[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湖北农学院荆州
关键词
野生稻; 遗传资源; 保护; 育种; 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10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有三种野生稻 ,即普通野生稻 (Oryzarufipogon)、药用野生稻 (O .officinalis)和瘤粒野生稻 (O .meyeriana)。这三种野生稻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渐危种 )。调查结果表明 ,野生稻由于其自然群落大量丧失而濒危 ,濒危程度为普通野生稻 >药用野生稻 >瘤粒野生稻。造成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破坏活动。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了野生稻生境丧失、生境质量不断恶化、栖息地越来越少 ;人类的活动也导致了外来种的入侵。目前 ,对野生稻的保护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 (原地保护或原位保护 )和迁地保护 (易地保护或异位保护 )。易地保护包括以种子保存的种质厍、以种茎保存的种质圃和以器官培养物作为材料的超低温保存。野生稻具有许多优良特性 ,如特强的耐寒性、高的抗病虫性、优质蛋白质含量高、功能叶片耐衰老的特异性、特强的再生性、良好的繁茂性及生长优势等等 ,这些优良特性已被广泛用于水稻常规育种和杂交育种中 ,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关野生稻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 ,如花药培养、原生质培养、体细胞杂交和基因工程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野生稻将在水稻育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98 / 20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中国水稻栽培学[M]. 农业出版社 , 丁颖主编, 1961
[2]  
水稻品种种性研究[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黄超武 主编, 1995
[3]   湖南、江西普通野生稻居群变异的数量分类研究 [J].
周进 ;
汪向明 ;
钟扬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2, (03) :235-242
[4]   以水稻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不经幼胚培养获得Oryza sativa×O.officinalis杂种的研究 [J].
余文金 ;
罗科 ;
郭学兴 .
遗传学报, 1993, (04) :348-353+384
[5]   普通野生稻花药培养基研究 [J].
陈成斌 ;
李道远 .
西南农业学报, 1993, (04) :16-20
[6]   中国东乡野生稻遗传因子转移的研究 [J].
李子先,刘国平,陈忠友 .
遗传学报, 1994, (02)
[7]   宿根杂交稻选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J].
李勤修 .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S1) :72-74
[8]   普通野生稻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及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J].
张伟 ;
简玉瑜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1, (04) :13-17
[9]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花药培养研究——Ⅰ.提高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的研究 [J].
庞汉华 ;
舒理慧 ;
吴妙燊 ;
孙恢鸿 .
作物学报, 1991, (06) :436-443
[10]   我国野生稻资源的普查与考察 [J].
The Cooperative Team of Wild Rice Resources Survey and Exploration of China .
中国农业科学, 1984, (06) :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