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江淮分水岭易旱区旱灾机制及对策研究

被引:7
作者
梁修存
杨祎
丁登山
魏守华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科学系
[2] 安徽省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
关键词
皖西; 江淮分水岭; 旱灾机制; 对策;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02.05.017
中图分类号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皖西江淮分水岭易旱区旱灾机制的分析 ,认为复杂的自然条件直接造成旱灾频繁 ,水利设施不配套降低了抵御旱灾的能力 ,现有土地利用模式加剧了旱情。在此基础上提出旱灾综合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1)开源节流 ,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2 )建设造纸林基地 ,改善生态环境。 (3)调整农业结构 ,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4)改革水利建设管理体制 ,加快水利产业化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开发和农业发展 [J].
姚君泽 .
农业技术经济, 1999, (04) :48-52
[2]   江淮分水岭地区降水与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 [J].
蒋跃林 ;
盛绍学 ;
张爱民 ;
杨太明 .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05) :418-420+437
[3]   造纸原料林基地建设及其思考——从南纸的纸材基地经营轨迹剖析 [J].
李光荣 .
中华纸业, 2000, (03) :26-28
[4]   关于发展人工林与建立人工林业问题探讨 [J].
王豁然 .
林业科学, 2000, (03) :111-117
[5]   造纸原料林基地建设 [J].
陈奇志 .
国际造纸, 2000, (03) :6-13
[6]   江苏东新赣丘陵岗岭区农业资源特点与农业综合开发 [J].
孙进 ;
王义炳 .
水土保持通报, 1999, (01) :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