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储层中方沸石的溶蚀作用

被引:42
作者
韩守华 [1 ]
余和中 [1 ]
斯春松 [1 ]
陈淑慧 [1 ]
陈能贵 [1 ]
于笠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储层物性; 孔隙类型; 方沸石; 溶蚀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量铸体薄片镜下观察表明,准噶尔盆地夏子街—玛湖西斜坡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方沸石、方解石及菱铁矿溶蚀后形成的孔隙,其中以方沸石溶孔为主。方沸石溶孔主要发育于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的中段、下段和百口泉组,最高面孔率可达6.0%。方沸石的溶蚀作用发生于晚成岩阶段,纵向上随着埋深加大,其溶蚀作用有所增强。由北向南方沸石溶蚀形成的孔隙呈现出发育带—较发育带—不发育带的趋势。这些以方沸石溶蚀作用为主导的次生溶孔的形成,大大改善了该区储层的物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4+62 +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准噶尔盆地腹部断裂活动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J].
胡素云 ;
蔚远江 ;
董大忠 ;
李峰 ;
王玉满 .
石油学报, 2006, (01) :1-7
[2]   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大油气田勘探方向 [J].
李丕龙 .
石油学报, 2005, (06) :7-9
[3]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J].
蔡希源 ;
刘传虎 .
石油学报, 2005, (05) :5-8+13
[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扇体形成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J].
雷振宇 ;
卞德智 ;
杜社宽 ;
蔚远江 ;
马辉树 .
石油学报, 2005, (01) :8-12
[5]   准噶尔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J].
何登发 ;
陈新发 ;
张义杰 ;
况军 ;
石昕 ;
张立平 .
石油学报, 2004, (03) :1-10
[6]   中国含油气盆地砂泥岩黏土矿物的组合类型 [J].
王行信 ;
韩守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4) :1-3+11
[7]   盆地三维古水动力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 [J].
邓林 ;
汤磊 ;
康志宏 ;
王英民 ;
黄地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1) :30-34+12
[8]  
Formation of diagenetic illite in sand-stone of the Garn Formation,Haltenbanken area,Mid-Norwegin con-tinental shelf. Ehrenherg S N,Nadeau P H. Clay Minerals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