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

被引:5
作者
许顺良
毕建忠
王晓云
朱正禹
孙琳
来超
周庆博
机构
[1]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2]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济南
[3] 济南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辅助性T细胞;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2.5 [震颤麻痹综合征];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帕金森病(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初诊未经治疗的原发性PD患者(PD1),27例经左旋多巴、美多巴治疗的PD患者(PD2)及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于清晨抽静脉血5ml,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各组PBMC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NF-γ)、IL-4、IL-6、IL-10细胞因子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结果P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IL-6基因表达增强(P<0.05)。PD组PMBC中IL-2、IFN-γ、IL-4、IL-104种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PD2组与PD1组比较,所测PMBC中5种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虽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D患者PBMC存在辅助性T细胞(Th2)漂移倾向,表明免疫机制在PD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70 / 27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髓鞘碱蛋白和白介素-16的相关研究 [J].
赵薛旭 ;
田作军 ;
李作汉 ;
张帆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3, (04) :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