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及煤聚集规律

被引:40
作者
李增学,魏久传,李守春
机构
[1] 山东矿业学院
关键词
含煤建造,三角洲相,河流相,成因相,聚煤作用,山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0.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型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于鲁西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上部,是晚古生代大规模海退时期陆源碎屑物质快速推进的产物。在论述鲁西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成因相及其内部构成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上三角洲平原和下三角洲平原两大部分,前者在鲁西地区发育最好。研究表明,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经历了由发育到废期两个完整的演化阶段,废弃阶段为聚煤作用最强,成煤期最好的时期。而且,聚煤作用与沉积体系废弃延续的时间有关,时间越长,泥炭沼泽发育越普遍,聚煤作用越好。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沉积盆地中等时性地层界面的成因类型及其在成因地层分析中的意义 [J].
夏文臣 ;
周杰 ;
雷建喜 .
地质科技情报, 1993, (01) :27-32
[2]   论沉积盆地的等时地层格架和基本建造单元 [J].
李思田 ;
杨士恭 ;
林畅松 .
沉积学报, 1992, (04) :11-22
[3]   华北地区二叠系岩相组合类型、剖面特点及沉积体系 [J].
于兴河 ;
王德发 ;
郑浚茂 .
沉积学报, 1992, (01) :27-35
[4]   沉积盆地分析中的沉积体系研究 [J].
李思田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 1988, (02) :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