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耦合”控藏机制与勘探有利区分析——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例

被引:9
作者
蒲秀刚 [1 ]
柳飒 [1 ]
周建生 [1 ]
周立宏 [1 ]
廖前进 [1 ]
王振升 [1 ]
肖敦清 [1 ]
查明 [2 ]
杨志彬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
[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关键词
岩性地层油气藏; 油气成藏; 古近系; 歧口凹陷; 黄骅坳陷; 渤海湾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应用单因素叠合分析的思路,在构造—砂体—成藏综合研究基础上,认识到"三元耦合"控藏本质,研判出渤海湾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有利区。研究表明,歧口富油气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控藏主因素可以概括为3个端元,一是油源,包括生排烃和其输导体系;二是储集层物性,包括孔渗性能和孔隙结构特征;三是圈闭是否有效以及圈闭闭合幅度多高。可用"三元耦合"控藏新模式来表达油气成藏的本质,决定其圈闭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板桥—滨海断鼻、滨海斜坡区与埕北断坡区等是歧口凹陷古近系最有利的大型勘探战场。
引用
收藏
页码:575 / 579+584 +5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 [J].
袁选俊 ;
谯汉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2) :130-133
[2]   试论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思路 [J].
沈守文 ;
彭大钧 ;
颜其彬 ;
黄先律 .
石油学报, 2000, (01) :16-22+3
[3]   试论富油凹陷油气分布的"互补性"特征 [J].
杜金虎 ;
易士威 ;
卢学军 ;
王权 .
中国石油勘探, 2004, (01) :15-22
[4]   中国陆相非构造圈闭油气勘探领域 [J].
何治亮 .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02) :194-199+205
[5]   关于“隐蔽油气藏”概念的若干思考 [J].
牛嘉玉 ;
李秋芬 ;
鲁卫华 ;
吴贤顺 .
石油学报, 2005, (02) :122-126
[6]   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现状 [J].
张运东 ;
薛红兵 ;
朱如凯 ;
高朝阳 .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03) :64-68+71
[7]   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现状与展望 [J].
李日容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1) :78-82
[8]  
隐蔽油气藏形成机理与勘探实践[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李丕龙,庞雄奇等著, 2004
[9]   流体势分析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J].
杨占龙 ;
陈启林 ;
郭精义 ;
黄云峰 ;
沙雪梅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6) :623-627
[10]   歧口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J].
蒲秀刚 ;
吴永平 ;
周建生 ;
杨池银 ;
廖前进 ;
周立宏 ;
肖敦清 ;
查明 ;
柳飒 .
石油学报, 2007, (02) :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