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条件下“弱有所扶”:何以可能,何以可为?

被引:24
作者
林闽钢
机构
[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弱有所扶”; 相对贫困; 多维贫困; 低收入标准;
D O I
10.16354/j.cnki.23-1013/d.2018.01.008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弱有所扶"是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当前,中国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弱有所扶"的提出将会推动中国反贫困的目标从目前的绝对贫困群体转向更大规模的相对贫困群体,由此不但扩大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范围,而且将会推动从多维贫困的视角对弱势群体进行政策干预。为此,应推出低收入标准(线),全面开展多维贫困的监测和政策干预;推动《社会救助法》早日出台;通过对弱势群体的分类管理,建立弱势群体激活的政策体系;落实针对贫困儿童与家庭的公共服务清单,强化公共服务清单执行的监督和管理。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周礼译注.[M].杨天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  
荀子译注.[M].张觉; 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  
董子春秋繁露译注.[M].[(汉)董仲舒著];阎丽[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  
管子译注.[M].[(春秋)管仲著];刘柯;李克和[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5]  
以自由看待发展.[M].[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  
元史.[M].(明)宋濂等 撰.中华书局.2000,
[7]  
宋史.[M].(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2000,
[8]  
新唐书.[M].(宋)欧阳修;宋祁 撰.中华书局.1999,
[9]  
礼记.[M].张文修编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10]  
清实录.[M]..中华书局.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