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重庆市九龙坡区1997~2006年淋病、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8
作者
:
黎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重庆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黎丹
[
1
]
谭学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市九龙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谭学筠
[
2
]
钟朝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重庆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钟朝晖
[
1
]
机构
:
[1]
重庆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2]
重庆市九龙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来源
:
现代预防医学
|
2009年
/ 36卷
/ 12期
关键词
:
淋病;
梅毒;
流行特征;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R759.1 [梅毒];
R759.2 [淋病];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目的]了解淋病、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区上报的淋病、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7~2006年全区累计报告淋病病例数为398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4.49/10万;梅毒病例数为106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52/10万;淋病发病情况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梅毒呈逐年上升趋势;20~39岁年龄组淋病病例数为2936例,梅毒病例数672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3.66%、63.28%;两病合计,男女之比为1.43︰1;家务及待业、工人、农民和其他职业占总数的82.79%;淋病与梅毒病例均表现为城市街道病例数多于农村乡镇病例数。[结论]1997~2006年全区淋病和梅毒疫情相对全国水平较严重;淋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梅毒呈逐年上升趋势;20~39岁年龄组人群、家务及待业、工人和农民为两病的高危人群;政府应加强城市街道地区性病的管理。
引用
收藏
页码:2355 / 2356+2360 +236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2005年全国淋病与梅毒病例报告覆盖情况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岳晓丽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龚向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昆仑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
(06)
:538
-540
[2]
1999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J].
全国性病监测协作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 南京市
全国性病监测协作组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0,
(03)
:129
-132+140
[3]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J].
邵长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邵长庚
.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5,
(03)
:130
-133
[4]
流行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李立明主编, 2003
[5]
流行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耿贯一主编, 1996
←
1
→
共 5 条
[1]
2005年全国淋病与梅毒病例报告覆盖情况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岳晓丽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龚向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昆仑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
(06)
:538
-540
[2]
1999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J].
全国性病监测协作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 南京市
全国性病监测协作组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0,
(03)
:129
-132+140
[3]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J].
邵长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邵长庚
.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5,
(03)
:130
-133
[4]
流行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李立明主编, 2003
[5]
流行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耿贯一主编, 199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