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智能时代的学者与学术研究

被引:18
作者
高奇琦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关键词
GPT; ChatGPT; 人文社会科学; 知识生产;
D O I
10.13806/j.cnki.issn1008-7095.2023.06.009
中图分类号
G301 [科学学];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GPT技术工具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主体转变和速度加快。在GPT技术的辅助之下,确实出现了“学者大众化”的可能,即人人都可能通过终身学习,以及自己运用自由时间在不同的领域攀登知识高峰。然而,可能性与现实之间仍然存在鸿沟。同时,“学者大众化”还可能存在知识民粹主义的风险。在GPT技术应用的影响下,未来社会科学研究可能会出现如下趋势:定量研究会进一步普及;GPT可能会成为研究者的新导师;跨学科变得更加可能;人类研究者的主要工作将可能从创造转向选择;人的智能涌现能力可能会减弱。我们不仅要将GPT当成研究工具,还要把它当成研究对象。GPT技术拥有巨大的创造性破坏效应,这使得智能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变得极为重要。在智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想象力、逻辑力、思辨力至关重要。这一新型交叉性学科的建设,需要打破文理思维的壁垒,实现真正意义的学科交叉;人文社会科学内部同样要形成交叉效应,以对人工智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中各个分支学科同样需要在充分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带有一定预测性的未来学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人工智能新近发展及其对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影响 [J].
洪永淼 ;
汪寿阳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38 (03) :353-357
[2]   实证主义vs.诠释主义:两种经典案例研究范式的比较与启示 [J].
井润田 ;
孙璇 .
管理世界, 2021, 37 (03) :198-216+13
[4]   智能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初探 [J].
高奇琦 .
中国社会科学, 2020, (07) :81-102+205
[5]   人文学术如何迎接技术时代 [J].
郁振华 .
探索与争鸣, 2019, (04) :5-7
[6]   人工智能的学科化:从智能科学到智能社会科学 [J].
高奇琦 .
探索与争鸣, 2018, (09) :84-90+141
[7]  
Michael Prince.Does Active Learning Work?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J].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04
[8]  
Karl E. Weick.Theory Construction as Disciplined Imagination[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
[9]  
(法) 维利里奥, 著.无边的艺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0]  
(德) 胡塞尔, 著.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