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群体发育特征的影响

被引:57
作者
梁书荣 [1 ]
赵会杰 [1 ]
李洪岐 [2 ]
王俊忠 [2 ]
王林华 [1 ]
曲小菲 [1 ]
吕淑敏 [1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河南省农学会
关键词
夏玉米; 密度; 种植方式; 品种; 群体发育特征;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豫北高产灌区的生产条件下,以郑单958和浚单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群体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种植方式对两个品种的株高、茎粗、穗位、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穗部性状、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郑单958在宽窄行种植方式和90000株/h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达到14236.97kg/hm2,浚单20在宽窄行种植方式和82500株/h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达到13333.51kg/hm2。
引用
收藏
页码:1927 / 19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郑单23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J].
张前进 ;
张明友 ;
张新 ;
王振华 ;
魏昕 ;
王金召 ;
孔子明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10) :248-250
[2]   密度与氮肥对关中灌区夏玉米(Zea mays L.)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J].
马国胜 ;
薛吉全 ;
路海东 ;
张仁和 ;
邰书静 ;
任建宏 .
生态学报, 2008, (02) :661-668
[3]   种植密度对郑单21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张新 ;
王振华 ;
张前进 ;
汪红 .
玉米科学 , 2007, (S1) :104-106
[4]   引黄灌区套种玉米种植密度与施N量的最佳耦合效应 [J].
王永宏 ;
赵健 ;
李培贵 ;
郭强 ;
王波 ;
陶卫新 ;
杨建功 .
西北农业学报, 2007, (04) :87-91
[5]   超高产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的研究 [J].
黄智鸿 ;
王思远 ;
包岩 ;
梁煊赫 ;
孙刚 ;
申林 ;
曹洋 ;
吴春胜 .
玉米科学, 2007, (03) :95-98
[6]   夏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J].
岳尧海 ;
周小辉 ;
任军 .
玉米科学 , 2006, (06) :59-61
[7]   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夏玉米生产力和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J].
马瑞霞 ;
张爱芹 ;
刘文成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5) :171-173
[8]   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杂交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马兴林 ;
关义新 ;
逄焕成 ;
王庆祥 ;
凌碧莹 ;
不详 .
玉米科学 , 2005, (03) :86-88
[9]   玉米光合性能与耐密性关系的研究 [J].
刘开昌 ;
王庆成 ;
张秀清 ;
王春英 ;
李爱芹 ;
张海松 .
山东农业科学, 2001, (06) :25-29
[10]   不同株型玉米高产群体的质量指标 [J].
宋碧 ;
吴盛黎 ;
苏銮兵 ;
刘德凤 ;
李晔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1, (0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