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伦理学方法的反思平衡:意义与局限

被引:4
作者
李志江
机构
[1] 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伦理学方法; 反思平衡; 意义; 局限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2 [伦理学(道德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西方道德哲学史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论证方法一直是某种形式的基础主义。与之相对,在真理论的融贯论启发下,罗尔斯提出了道德规范论证的一种新的合理性标准,即融贯论标准,并实践了一种新的规范证明方法:反思平衡方法。反思平衡方法试图为深陷困境的西方道德哲学寻找一条摆脱危局的思路。它激发了二十世纪后期西方道德哲学的繁荣局面。但是这一方法很难成为主流,这是因为,基础主义作为西方哲学和文化的传统,仍然很牢固,同时它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7+81 +8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Justice as fairness:Arestatement..J.Rawl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1,
[2]  
正义诸理论.[M].(英)布莱恩·巴里著;孙晓春;曹海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3]  
证据与探究.[M].(英)苏珊·哈克(SusanHaack)著;陈波;张力锋;刘叶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英]边沁(Jeremy Bentham) 著;时殷弘 译.商务印书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