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第三域:村民自治研究的一种框架解释

被引:3
作者
秦小建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农村政治转型; 共同体; 村民自治; 村落第三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农村,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背景并逐步型构的历史体系,对它的研究必须关注整体,进而预设一种理论框架,如此,才能将微观制度的变迁置于整个农村秩序之下。村落第三域可以作为村民自治研究的一种框架解释。具体而言,中国村落具有共同体的属性,应被视为存在于人类共同体中独立于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并基于二者关系而衍化出的第三域的组成,凝聚力、自足性和自主性是其核心属性,而自治则是其组织和生活规则。这一框架具有三点意义:可将村民自治权定位为村民自治制度的逻辑起点;可将村民自治进程中遭遇的问题概括为村落第三域核心属性淡化的表现;有助于指明村民自治的未来走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论村落自主性的形成机制与演变逻辑 [J].
刘伟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3) :133-140
[3]   宪法是组织共同体的规则 [J].
刘茂林 ;
仪喜峰 .
法学评论, 2007, (05) :15-22
[4]   法治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J].
刘茂林 .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 :82-85
[5]   民主化村级治理的两种类型——村集体经济状况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J].
贺雪峰 ;
何包钢 .
中国农村观察, 2002, (06) :46-52+81
[6]   村治研究论纲——对村治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的尝试性揭示 [J].
吴毅 ;
贺雪峰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03) :39-46
[7]   第二步农村改革面临的两个基本矛盾 [J].
温铁军 .
战略与管理, 1996, (03) :111-114
[8]  
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M].徐勇; 著.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9]  
转型农村的政治空间研究.[M].吴新叶;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10]  
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M].徐勇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