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武汉大暴雨过程的切变涡度及非绝热加热垂直结构分析

被引:12
作者
周兵
徐海明
谭言科
何金海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LASG
[3] 南京气象学院
关键词
纬向切变涡度; 视热源; 水汽汇; 武汉大暴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中通过比较 1 998年武汉大暴雨期间相对涡度、切变涡度和纬向切变涡度 (ζs1) ,发现ζs1中心与暴雨中心位置有更好的对应关系 ,其在时序上高空负纬向切变涡度发展要超前强降水出现约 1 d。暴雨发生前高空反气旋性涡度增强 ,且与此同时 ,低层要求有正涡度发展。暴雨发生时段对应着 Q1,Q2 的高值区 ,并具有强上升运动 ,且 Q1,Q2 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视热源中心在 45 0 h Pa,而水汽汇中心主要在 6 0 0 h Pa附近。Q1,Q2 局地变化和平流变化是反位相分布的 ,共同的作用是减小对加热的贡献。Q1中局地变化可省略 ,但 Q2 中局地变化在第2次强降水时段可达 4K/d左右 ,因此不能省略。垂直输送项在 Q1,Q2 中是最主要的加热项
引用
收藏
页码:707 / 71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的降水性质与对流活动 [J].
陆尔 ;
丁一汇 .
气象学报, 1997, (03) :63-78
[2]   梅雨末期暴雨过程中高低空环流的耦合——数值实验 [J].
陈受钧 .
气象学报, 1989, (01) :8-16
[3]   1983年长江中游梅雨期的热源和热汇分析 [J].
丁一汇 ;
王笑芳 .
热带气象, 1988, (02) :134-145
[4]   南亚高压北缘的高空气流发散与梅雨锋暴雨发展的关系 [J].
斯公望 ;
杜立群 .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02) :233-244
[5]  
中尺度天气和动力学研究.[M].丁一汇主编;.气象出版社.1996,
[6]  
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研究.[M].丁一汇主编;.气象出版社.1993,
[7]  
天气动力学中的诊断分析方法.[M].丁一汇编著;.科学出版社.1989,
[8]  
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M].郑良杰主编;.气象出版社.1989,
[9]  
中国之暴雨.[M].陶诗言 著.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