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川渝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20
作者
康岚 [1 ]
冯汉中 [1 ]
屠妮妮 [2 ]
肖红茹 [1 ]
张利红 [2 ]
机构
[1] 四川省气象台
[2] 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暴雨; 西南涡; 中尺度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逐时FY-2CTBB资料、闪电资料、自动站雨量资料和经过再分析的中尺度格点分析场资料,分析2007年7月16—20日发生在川渝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中尺度特征,为评估、预报此类暴雨天气过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水过程是高原涡和西南涡两个中尺度系统逐步耦合的结果,与上升气流相伴的强而深厚的正涡度柱是造成对流辐合体反复在相近区域生、消和暴雨反复在临近区域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西南低涡环流中的三个中尺度云团系统(MCS)直接产生了本次暴雨过程的强降水,MCS的生消和青藏高原东部的对流云系具有翘翘板效应;对卫星云图Tbb值、闪电资料和强降水的综合分析表明闪电发生于降水之前约1~3小时,强降水基本出现在闪电密集区和低Tbb值重合区;闪电的移动方向基本可以代表对流旺盛区的移动方向,也就是未来可能出现强降水的方向。闪电突然增强或减弱对于追踪对流降水的发生和移向、判断强降水的增强或减弱、强降水出现时间、位置、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影响华南地区西南低涡及致洪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 [J].
刘国忠 ;
丁治英 ;
贾显锋 ;
莫蕤 .
气象, 2007, (01) :45-50
[2]   青藏高原低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刘晓冉 ;
李国平 .
干旱气象, 2006, (01) :60-66
[3]   青藏高原东侧一次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 [J].
陈静 ;
矫梅燕 ;
李川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3, (S1) :90-101
[4]   低空急流在四川“9.18”大暴雨中的触发作用 [J].
陈静 ;
李川 ;
谌贵珣 .
气象, 2002, (08) :24-29
[5]   1989年7月川东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J].
项续康 .
气象, 1995, (03) :30-34
[6]   四川“81.7”特大暴雨和西南涡的数值模拟 [J].
钱正安 ;
顾弘道 ;
颜宏 ;
陈玉春 ;
李素华 ;
何军 .
气象学报, 1990, (04) :415-423
[7]   西南低涡的合成分析 [J].
黄福均 .
大气科学 , 1986, (04) :402-408
[8]  
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M]. - 气象出版社 , 章国材等, 2007
[9]  
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的形成机理与预报研究[M]. - 气象出版社 , 陶诗言等著, 2001
[10]  
西南低涡概论[M]. - 气象出版社 , 卢敬华 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