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广州至虎门段水体中的营养盐

被引:8
作者
林植青
郑建禄
徐梅春
陈金斯
朱建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 浙江大学
关键词
营养盐; 活性磷酸盐; 虎门; 珠江; 广州; 广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河流和海洋虽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但有紧密的联系,两者的相互作用和交换集中表现在河口区域。海洋水体中的溶解态和悬浮态营养盐主要来自河流。在大洋中,由于近表层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吸收,上、下水层交换缓慢,造成营养盐的分层现象。通常上层含量贫乏,底层富足,相差可达几十倍。而河流则是另一种变化类型。河流水浅,水体含有较多泥沙,加之上、下水层的涡动作用而容易交换,以及水的搅动而混浊,沉积物的再悬浮,致使水体透明度极低,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因此,上、下水层营养盐含量差别极小。河流所含丰富的营养盐流入海洋后,成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基础,是形成渔场的基本条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珠江流域水力资源普查综述 [J].
张达志 .
人民珠江, 1982, (01) :2-7
[2]   珠江的水资源问题 [J].
张宗彝 ;
周秀挺 .
人民珠江, 1983, (01) :20-27+5
[3]   溶解态的Fe、Al、Mn、Si、Cu、Pb和Zn在河口混合过程中的絮凝 [J].
林植青 ;
郑建禄 ;
陈金斯 ;
黄仁权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5, (02) :172-180